南方建筑
主办单位: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0-0232
国内刊号:44-1263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958 人次
 
    本刊论文
周至县城城镇风貌控制导则研究

本文以周至县城为实例,针对城镇风貌控制建立起一套技术性体系和框架,从不同层次引导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关中城镇景观风貌,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周至县城风貌特色构建方法。 
  关键词 
  城镇风貌,风貌控制,导则,周至 
  一、研究背景 
  自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等一系列战略实施以来,关中地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周至县城等县城镇迎来大量的开发建设,城镇风貌“千城一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城镇建设中,对关中特有的城镇风貌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二、周至县城城镇风貌构成和问题剖析 
  (一)周至县概况 
  周至县位于我国关中南部偏西地区,属于陕西省西安市辖县,距离西安市区78公里,南达秦岭南坡,北抵渭河之滨。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人口63万,辖9镇13乡377个行政村(2003年)。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素有“金周至”的美誉。 
  (二)周至县城城镇风貌构成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所体现出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和环境特征。以城市风貌构成理论为基础和框架,本文从自然属性、人工属性、人文属性三方面分析周至县城城镇风貌构成(如图1.1)。由此可见,城镇的自然环境、城镇空间形态、传统街巷和民居建筑是周至县城城镇风貌特色中的亮点,城镇的历史文化和关中地域文化特色是不可复制的风貌资源。 
  (三)城镇风貌的特色空间结构 
  城市风貌的特色空间结构是城市风貌构成要素在城镇空间中的组合形式。根据人们感知城市风貌的视角,可以初步将城镇风貌概括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组合结构。规划大师凯文·林奇关于城市认知或感知的研究的成果——五要素理论指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是城市中最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感知的空间形态要素。结合以上理论,将周至县城城镇风貌构成要素划分为由三类不同空间形态和尺度的风貌载体:片区、廊道、节点,共同组合而形成特色空间结构。 
  (四)城镇风貌的问题与对策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给周至县城城镇风貌带来了诸多问题,宏观上的问题是传统风貌的解体以及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缺失,城风貌缺少个性和美感,具体表现在城市化建设对城镇肌理、城镇轮廓线、城镇街道风貌上的破坏等,城镇不仅缺失了传统风貌的审美内涵,还缺乏现代城镇风貌的形式美感。中微观上,民居建筑风貌的问题凸显,原本充满生活情趣的街区风貌,代之以大量重复建造的住宅;此外,城镇文化娱乐建筑、旅游建筑、商业建筑处于盲目营造、混乱不堪的状况,原来各具特色的传统商业区日益衰退。 
  在城市管理方法上,旧城改造并不适合周至县城。城镇内大量土地产权归属于私人,这种情况在日本和很多西方国家是很普遍的,因而在风貌控制方面可以借鉴其经验,而不能够单纯复制国内城市改造和更新的方式。针对房屋产权归属与私人的情况,这些国家普遍采用引导和控制策略,例如以奖励的方式来让人们盖有助于风貌保护的建筑,最终令该地区始终保持着当地建筑中的秩序。因而,周至县城城镇的风貌控制,采取引导和控制相结合的策略更实际一些。 
  三、周至县城城镇风貌控制导则 
  以金色周至、关中文化、旅游驿站作为城镇风貌特色的定位,以延续传统风格,凸显地方特色为风貌控制的目标,依据城镇的地区特性和固有景观,按照片区、廊道、节点构成的风貌控制框架,对城镇风貌特色的物质载体进行具体的设计引导。 
  (一)风貌控制的目标和依据 
  通过对周至县城城镇风貌特色的建构,确定城镇风貌控制的目标是,打造体现金色周至品牌、旅游驿站功能的具有关中地域风情的特色小城镇,达到使城镇传统风格延续,地方特色凸显的目的。 
  城镇风貌控制的依据是周至县城城镇的地区特性,包括城镇空间尺度、街巷格局、连续的街巷景观界面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等,以此确定城镇开发建设中必须保护的要素、应改造的要素以及引导的建设方式,从而控制城镇空间的建设和城镇形象的建构和持续。 
  (二)分区风貌控制 
  依据各分区特点,从分区整体风貌、建筑风貌、分区整体形态、空间装饰四个方面进行有计划地引导,使各分区保持整体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从而明确地展示其特色,有效保护老城区风貌,促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 
  (三)街道风貌控制 
  对每种类型的街道风貌控制,是在风貌分区控制导则对于建筑风貌和风貌分区整体形态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街道尺度、沿街建筑、人行道空间三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引导。 
  (四)标志物眺望景观的保护控制 
  针对特别重要的城镇标志性节点——云塔文化核心节点,进行眺望景观控制引导。选择位于县政府开敞空间节点和位于高地的南门户节点作为两处眺望点。通过对处于眺望区域的建筑高度控制,保护八云塔景观不受城市开发影响,城镇天际轮廓线特征得以有效延续。进行控制后的标志物,可以相距甚远并从不同的方位,掠过一些低矮建筑物的顶部,都能看见,从而加强其在区域内的参照物形象,也在一定距离内代表一个不变的方向,加强标志物的意义。?1? 
  此外,规划五条视线通廊,分别是北门户到南门户的视线通廊,县政府前街(南北新街)视线通廊,以及三个沙河视线通廊。对其控制引导放在相应的街道风貌控制导则中。 
  (五)历史文化与关中民俗的物化空间设计引导 
  对县城历史遗迹和传统民俗文化空间进行整合,形成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交相呼应的文化展示系统。该系统的控制引导是在相应的旅游景观型街道风貌控制引导的基础上,特针对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引导,如通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整合街区内各个散落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敞空间布局为节事活动和民间艺术提供活动空间等。 
  1.以老城街和云塔路十字街为骨架,分别串联东岳庙、老城街县政府周边万寿宫、文昌祠、文王庙、火神庙,八云塔等形成两条历史文化廊道,充分展现城镇独特的景观格局,及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世俗生活。 
  1)老城街历史文化廊道 
  建设内容:火神庙、文王庙;民间艺术店铺; 
  策划活动:火神庙会(每年正月20日举行,为期三天)。 
  2)云塔路历史文化廊道 
  连接各条特色街区,如品牌酒吧街、曲艺街、道情街、工艺作坊街等,承载包括道情及大型曲艺表演、红拳武艺大赛、工艺作坊体验等。 
  2.南北新街串联城隍庙和菩萨庙和东夜市等形成一条民俗文化廊道,充分展现城镇独特的景观格局,及特有的关中民俗文化。建设内容包括:庙会街、集市贸易街、关中酒家街、地方小吃街等,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和牛虎斗表演等提供空间。 
  四、结论 
  风貌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并非是纯物质的表象,而是事物的内在属性、本质特征表现在一定的物质外化形象的集合。对诸多因素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控制,在实际操作中控规显然缺乏弹性。本文探索与小城镇风貌特色相协调的风貌控制导则,以一种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无序的开发建设行为,以期有效控制城镇空间建设实现城镇形象的建构和持续。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南方建筑》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南方建筑》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